- 傳感器產業鏈盤點,分食萬億市場蛋糕的都有誰?
- 來源: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表于 2020/7/24

中國傳感器市場結構分析
上個世紀80年代,美、日、德、法、英等國相繼確立加速傳感技術發展的方針,把該技術提升到涉及科技進步、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地位。經過40年的發展,全球傳感器市場已經形成由美、日、德等龍頭企業主導的局面。中國傳感器行業因起步較晚,產業鏈正在逐步完善中,雖然中國現在已經是重要的傳感器市場之一,但是其自給率仍有待提高。
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,去年年底,全球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521.1億美元(約合10646.2億人民幣),增長率為9.2%。其中,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為2188.8億元人民幣,約占全球市場的20.56%。預計到2021年,該數值將提升到2951.8億元,年增長率將達到17.6%。
同時,該機構還針對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結構做了分析,以汽車電子、工業制造、網絡通信、消費電子、醫療電子領域的表現最為突出,分別為529.2億元/占比24.2%,462.3億元/占比21.1%,459.8億元/占比21%,322.1億元/占比14.7%,158.1億元/占比7.2%。

圖1 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結構 制圖:國際電子商情 數據來源:賽迪顧問
在市場份額最大的汽車電子中,壓力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占據了近6成,前者的規模為155.4億元/占比29.5%,后者的規模為149.8億元/占比28.4%。再觀察工業制造、網絡通信、消費電子、醫療電子等領域的傳感器應用情況(詳見表1),發現在中國傳感器市場中,以壓力傳感器、加速度傳感器、圖像傳感器的應用最多。《國際電子商情》根據以上信息大致推算出,2019年中國市場的壓力傳感器規模約為512.4億元,加速度傳感器規模約為349.2億元、圖像傳感器規模約為255.2億元。

表1 不同領域應用的傳感器的比例(以2019年數據為例)
從上述數據可看出,中國傳感器市場有較大的市場潛力。不過,在產品種類上,目前全球市場上有超過2萬種傳感器產品,中國企業僅能量產其中的三分之一。
也正是如此,中國政府看到了發展傳感器產業的必要性。為避免未來被國外傳感器“卡脖子”,從2017年底開始,工信部針對智能傳感器提出了一系列規劃,并制定了“2020年智能傳感器產業規模達到300億”的目標。到現在,受全球疫情的影響,全球經濟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。在這種情況下,中國傳感器市場也有了新的變化。
傳感器企業規劃將考慮更多
傳感器產品種類繁多、工藝復雜,且各個種類的產品之間的標準并不一致,這要求傳感器制造商要隨時關注市場的供需關系。今年上半年,全球疫情的爆發擾亂了正常的供需關系,給全球供應鏈帶來的影響在疫情中期開始凸顯。下半年,新冠疫情對產業的影響減弱之后,傳感器市場的走勢將如何發展?
上半年,醫療領域傳感器應用比例激增,這主要得益于新冠疫情推升了醫療設備的需求。其中,全球疫情爆發初期,呼吸機的暢銷帶來了氣體流量傳感器、血氧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、壓電薄膜傳感器、濕度傳感器、溫度傳感器、磁傳感器等7類傳感器的需求;2月中旬到4月上旬,額溫槍關鍵元器件紅外熱電堆傳感器一度缺貨,供應商業績甚至翻了一番。森霸傳感最新披露業績預告稱,公司上半年預計凈利潤7805.59萬元至8531.69萬元,同比預增115%至135%。
另外,汽車電子、消費電子領域短期需求減弱,排除疫情發展初期渠道恐慌性囤貨,造成相關傳感器市場繁榮假象之外,到現在整體供需大致已經恢復正常,不過受制于各國疫情反撲等因素,在全球范圍內部分傳感器的供應,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。不過,隨著5G網絡普及、物聯網時代到來,從宏觀層面來看,汽車電子和消費電子領域的需求增長是大勢所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圖像傳感器(CIS)就已經出現缺貨的情況。到今年上半年,在線應用需求激增,PC設備、網絡直播設備增長迅速,實時身份認證系統、遠程健康監控及遠程醫療電子設備的前景被發掘。雖然消費電子、汽車電子領域需求減少,但是其他領域增加的需求,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需求端力度不夠的情況。而同時,中國制造業企業在3-4月相繼復工復產,此時全球供應鏈仍未恢復到往常水平。
綜合以上因素,也在短期內帶來了一定的產能緊張。如前文中所述,中國目前僅能量產三分之一種類的傳感器,供應鏈的暢通對產業鏈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在這種情況下,供需關系的變化,主要取決于全球抗疫工作的進展。這要求相關產業鏈企業在做規劃時,要特別注意新冠疫情對供需端、供應鏈端的影響。此外,如果未來新冠疫情在全球常態化,相關企業在以后的規劃中,必須時刻考慮這方面的影響。
傳感器產業鏈盤點、分析
當前,我國有超過1700家企業從事傳感器生產和研發,產品覆蓋了圖像傳感器、運動傳感器、聲音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、環境傳感器、視覺傳感器等品類。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,傳感器上游主要為各種零部件等以支撐感知層;中游是以光傳輸、通信設備、網絡設備等構成的傳輸層;下游是應用層,其中以物聯網領域中的各項應用為主。根據上中下游不同的環節,《國際電子商情》小編也匯總了相關的供應商信息(詳見表2)。

表2 傳感器產業鏈供應商信息匯總(如有疏漏,敬請諒解)
具體來看,因傳感器種類繁多,供應商擅長的細分領域也不一樣。本文主要列舉了部分種類傳感器產品的供應商信息。根據表3的供應商信息,大致可看出中國在傳感器企業還在發展中,在體量方面暫時比不上國外傳感器大廠。不過,在某些品類中,中國出現了一批獨角獸企業,比如視覺傳感器領域,海康威視、曠視科技、商湯科技、云從科技、依圖科技、奧比中光、格靈深瞳等廠商,在人臉識別方面的表現非常突出。
(奧比中光發言人將在第二屆(2020)國際電子產業鏈資源對接大會的AI分論壇發表精彩演講,報名鏈接請點擊這里,詳細議程下拉到文末。)

表3 各類別傳感器供應商匯總(如有疏漏,敬請諒解)
最后,觀察我國傳感器產業鏈企業的地理位置,發現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地區,其次是珠三角、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,主要圍繞深圳、無錫、南京、沈陽、長春、哈爾濱、鄭州、武漢等中心城市布局。相信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和傳感技術的進步,新的傳感器巨頭將在這些區域誕生。
小結:
傳感器最炫酷的應用是什么?也許影視作品中的機器人形象,可滿足大部分人的幻想,無論是《人工智能》中的大衛,《復仇者聯盟2》中的奧創,還是《攻殼機動隊》中的草薙素子……這些機器人與世界交互的基礎均來源于傳感器。可以說,傳感器技術的進步,決定了科技的發展速度。因此,未來圍繞傳感器的競爭,注定是激烈而又殘酷的,只有真正的頂尖選手,才能分得更大的市場蛋糕。
-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,謝謝!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