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芝加哥推出新型傳感器,旨在預測城市洪水災害
- 來源:芝加哥論壇報 發表于 2025/8/28

圖片來源:Pixabay/CC0 公共領域
芝加哥近期啟動了一項新計劃,致力于預測城市洪水災害。威瑞森(Verizon)公司與芝加哥社區技術中心(Chicago's Center for Neighborhood Technology)及密歇根州一家初創企業合作,為該市配備了一項技術,使官員和居民均能實時監測城市洪水情況。
項目合作方表示,隨著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加劇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暴雨災害,并對芝加哥陳舊的排水系統造成壓力,該項目最終有望幫助芝加哥更好地應對短時強降雨引發的洪水災害(尤其在歷史上常受暴雨沖擊的區域),并減輕其影響。
該計劃的核心是無線洪水傳感器,這類傳感器利用聲吶技術,可在數秒內計算出附近水域的水深。項目設想是在全市范圍內部署傳感器網絡,通過該網絡可實時追蹤暴雨期間水位上漲的時間與位置。
截至目前,從遠南區的南迪林(South Deering)到西區的奧斯汀(Austin),已安裝了 10 個傳感器;未來數月內,還將再安裝 40 個。
這是美國國內第二次在全市范圍內部署此類技術。
據該初創企業現任首席執行官布蘭登・王(Brandon Wong)介紹,這些傳感器由安阿伯(Ann Arbor)市的 Hyfi 公司研發。五年前,密歇根大學工程學教授布蘭科・克爾凱茲(Branko Kerkez)與他的前博士生布蘭登・王共同創立了該公司 —— 此前兩人一直致力于研發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解決方案。
布蘭登・王表示,他來自加利福尼亞州,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干旱、洪水、野火等極端天氣,至今仍記得曾在清晨醒來時看到 “橙色天空中飄著火山灰” 的日子。但直到 12 年前他搬至密歇根州攻讀研究生,不久后目睹底特律遭遇歷史性洪水(導致 2 人死亡、數百萬美元損失),他才下定決心要找到減輕氣候災害影響的方法。
Hyfi 傳感器通過在水面生成持續且幾乎聽不見的聲波脈沖,可探測 30 英尺(約 9.14 米)范圍內洪水水位的上漲高度。
為監測城市洪水,傳感器被部署在低洼地區、高架橋下及檢修井蓋下方,以追蹤積水最先出現的位置或排水系統倒灌情況(直至城市管道內部)。傳感器收集的數據會傳輸至中央服務器,隨后 Hyfi 公司將這些數據可視化,生成實時洪水狀況地圖。
此次技術在芝加哥的首次應用,是威瑞森公司借助 Hyfi 傳感器平臺開展的全國性項目的一部分 —— 該項目旨在改善全美各地的洪水應對機制和雨水管理系統。威瑞森公司首席責任業務官唐娜・埃普斯(Donna Epps)表示,該計劃于去年夏天在新奧爾良率先推出,預計明年將在底特律落地。
布蘭登・王指出,目前芝加哥的傳感器仍處于試點階段,水位數據暫未向公眾廣泛開放,但最終目標是搭建一個面向公眾的實時數據平臺,供居民查詢。他以新奧爾良為例,該市在全市范圍內部署 27 個 Hyfi 傳感器后,已將相關數據整合到當地的公共預警系統中。
布蘭登・王表示,這些傳感器能在洪水來襲前 1 小時向社區和應急救援人員發出預警。對于擔心家中遭遇洪水損壞、或希望避開易積水路段的當地居民而言,這段預警時間可能至關重要。
17 歲的伊曼紐爾・加西亞(Emmanuel Garcia)一生都居住在貝爾蒙特・克雷金(Belmont Cragin)社區。他說,今年幾乎每次下雨,社區街道和人行道上都會積水。暴雨期間,他的家人不得不待在公寓里,擔心外出遭遇危險路況或地下室被淹。
58 歲的吉恩・弗利斯克(Jean Flisk)在卡納里維爾(Canaryville)社區長大,現居住在芝加哥西南側。她說,自己會提前為地下室 “做防雨準備”—— 暴雨期間,她家地下室經常積水。
“只要天氣預報說有洪水預警,或者雨會下得很大,我就得把地下室里的東西都搬出來…… 以防萬一,” 她說,“這事兒又麻煩又讓人頭疼,我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能解決。”
Hyfi 公司和威瑞森公司希望能找到解決辦法。他們表示,除了主動報告洪水情況,項目合作方還期望長期來看,這些數據能為城市的長期抗災規劃提供參考,尤其是在芝加哥歷史上易受嚴重洪水影響的區域。
Hyfi 公司與威瑞森公司還在與芝加哥本地城市研究機構 “社區技術中心” 合作,舉辦社區會議,邀請居民就傳感器的部署位置和使用方式提出建議。
截至目前,該團隊已在查塔姆(Chatham)和貝爾蒙特・克雷金(Belmont Cragin)這兩個長期受洪水困擾的社區舉辦了會議,今年還計劃再舉辦多場。會議聯合了當地多家機構共同開展,包括南區的 “大查塔姆倡議組織”(Greater Chatham Initiative)、西北區的 “基層賦權使命組織”(Grassroots Empowerment Mission)和 “北河委員會”(North River Commission)。
社區技術中心首席執行官尼娜・伊德穆迪亞(Nina Idemudia)表示,通過這些會議及整個項目的推進,更宏大的目標是找到一條前進路徑,實現 “系統性地從根本上預防洪水發生”。“我們該如何改進排水系統?如何規劃基建改造項目,確保雨水能順利排走?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。”
伊德穆迪亞指出,傳感器雖不會揭示芝加哥哪些區域受洪水影響最嚴重的新信息,但能讓公眾關注到這一長期存在的需求。她提到該中心 2019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,芝加哥的城市洪水對少數族裔社區的影響尤為嚴重。
“數據是實現問責的另一種方式,不是嗎?” 伊德穆迪亞說,“它能證明,人們再也無法否認我們當前的處境或親身經歷。數據就擺在眼前,我們會以此為依據,推動變革,直到數據所反映的情況和影響得到改善。”
在近期降雨之后,城市洪水帶來的實際影響已全面顯現。自本周三(注:原文未明確具體日期,需結合上下文推斷)起,芝加哥應急管理與通信辦公室的工作人員,聯合聯邦應急管理署(FEMA)、小企業管理局(SBA)、伊利諾伊州應急管理署及國土安全辦公室的代表,開始挨家挨戶走訪,評估上月暴雨及后續洪水對居民房屋造成的損壞。
此次評估是在芝加哥市長布蘭登・約翰遜(Brandon Johnson)和庫克縣委員會主席托尼・普雷克溫克爾(Toni Preckwinkle)于 8 月 6 日發布災害公告之后開展的 —— 該公告旨在幫助居民從 7 月的暴雨災害中恢復。芝加哥應急管理與通信辦公室應急服務經理凱拉・拉里維埃(Kaila Lariviere)表示,評估結果將用于確定居民是否有資格獲得政府援助,以及援助金額。
2025 年《芝加哥論壇報》(Chicago Tribune)版權所有。由論壇內容代理公司(Tribune Content Agency, LLC)發行。
-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,謝謝!















